老年患者的护理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组织、解剖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此,大多数老年患者病程长、恢复慢、易复发、疗效差。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住院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退休人员-7390179_640

 

老年患者的特点

关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你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同样,你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老人。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老年患者护理的特点。

心理特征对于新步入老年的老年人来说,由于体力不支、丧偶或退休等原因,原有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他们很难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会产生一些自卑、空虚、失落感,再加上生活贫困,疾病、死亡等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年人,导致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聊、固执,自尊心很强,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特别关注自身的健康,有强烈的怀疑情绪,对周围的人和事比较敏感,情绪低落。

生理特征: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由于发生退行性改变,各器官生理功能下降,代偿能力降低,机体耐受力降低,抵抗力差,感知觉、视觉、听觉、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智力明显下降,骨质疏松等。

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复杂条件: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例如患有脑出血,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治愈周期长,预后差,且容易复发。

危急情况: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低下,病情变化突然,多种疾病并存,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老年患者感觉迟钝,容易造成掩盖潜在病情的风险。

老年患者护理要点

有效沟通: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注意在向老年人提供信息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反应较慢的现象,要具体、由简到繁,根据其个人习惯,耐心、热情地重复,语速要慢,直到对方听清楚为止。

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入睡困难,易醒,应保持病房安静,提早关灯,减少不良刺激,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还可以在睡前用温水泡脚,教他们放松技巧,并指导他们睡前少喝水,以帮助睡眠。

饮食指导 :D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吸烟、饮酒,少量多餐,注意荤素搭配,减少盐、糖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和易消化的食物。由于老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必须控制饮食的患者,应嘱咐家人将食物、饮料存放,避免患者自行取食,影响疗效。

加强基础护理

  • 保持床具整洁干燥
  • 偏瘫患者应加强患者侧压点的保护,协助肢体被动运动,并给予适当的按摩,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 改变患者体位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 做好皮肤护理,特别是对于思维混乱、沟通困难的老年患者。

注意安全

  • 将呼叫器固定在病人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并教会病人使用方法。交接班时,检查呼叫系统是否正常,避免紧急情况下延误诊疗。
  • 偏瘫患者的床最好靠墙,患者的四肢朝内,这样不容易跌倒在床上。昏迷的老年人应加装床护栏病床指导患者及家属,老年人变换体位时应动作缓慢,并注意休息,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跌倒。
  • 尽量增加查房次数,观察病情变化,并对老年患者的不良主诉提高警惕,以免延误病情。

大多数老年患者在面对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时都渴望活泼、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慢性疾病却加速了他们身体和功能的衰退。基于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充分注意思想理解,把老年患者视为护理工作的伙伴,多一些关爱,关注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良好心态和信心。

ai-generated-9214176_640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害怕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害怕孤独,害怕长期没有亲人陪伴在床边。例如,退休患者会感到自己无用,自怨自艾。配偶丧偶或子女离散,会感到孤独悲伤。他们往往性情顽固,性格古怪任性,会为一些琐事而大发脾气或抑郁流泪。除了躯体器官疾病外,常伴有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等都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恢复密切相关。
由于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个人性格、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生活经历等各有不同,
其表现为对疾病的恐惧、抑郁、孤独、忧虑急躁、疑虑恐惧、拒绝吃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不配合治疗的消极心理等,常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难以康复。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目前老年人的保健主要集中在药物和健身方面,很少有人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他人的沟通,容易感到孤独、自卑,甚至产生无用感,越抱怨越烦,影响心理健康,不知道如何调整心态。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健康的呢?

充分的安全感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有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指能否客观地分析自己并做出适当的判断以及这些判断是否客观正确,这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人生目标是现实的: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人生目标。

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和和谐性:人格的各种心理特征,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必须和谐统一,人生才能体验到幸福和满足。

寻找学习的乐趣: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你必须不断学习。

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他长者活动

老年人运动中心-6702147_640

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但不能过度,否则不但影响生活,还会加剧人际矛盾。另外,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从前有一位老人,他的大儿子是卖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人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阴天他担心大儿子,晴天他担心小儿子。一位心理医生对老人说:你真幸运,你大儿子晴天赚钱,你小儿子下雨天赚钱。老人一想有道理,就高兴起来。

可以有限的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爱好,同时还可以锻炼骨骼,防止衰老。

如何认识老年人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或者经历了一些生活变故之后,脾气、做事方式就变得怪怪的,有的人脾气暴躁,性格孤僻固执,有的人喜欢无缘无故地责怪下一代。

老人开始变得古怪起来。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惹他生气,而是老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人到暮年,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开始出现明显的衰老迹象。有些老人还要整天忍受疼痛,脾气难免会比较暴躁。有些老人看到彼此相处融洽,几十年如一日的战友、朋友不断离世,我不禁想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已经很有限了。看到自己的孩子还无法独立生活,我们当然会为他们感到焦虑和担忧。

有些老人因为日子屈指可数,想到人生苦短,生活无趣,开始变得孤僻、抑郁。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如果不能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就会对他产生不满,会给老人悲伤的心情浇上更多的冷水,让他倍感人生的残酷。因此,体贴和陪伴性格孤僻的老人,是非常有必要的。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人到了老年,常常会对衰老、疾病、死亡产生恐惧。

职位要求:退休老人大多还具备劳动能力,突然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很多想法,希望能够重新工作,体现自身的价值。

依赖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体力、脑力都会下降,有些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顾和孝顺,从而产生养老的依赖感。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情绪低落:人到老年,都会有一种夕阳西下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态在患病后变得消极,产生悲观失望的心态,认为自己没用,会给别人增加负担,因此消极配合治疗,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病情较重的患者。

护理原则增加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收集信息的基础,而且有效的沟通是减少和消除老年患者情绪低落、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患者由于工作、社交活动的减少,缺少倾诉对象,容易引发抑郁症。来自家人的关系和支持非常重要。

紊乱-4073570_640

 

孤独:多见于长期住院、缺乏亲人陪伴的患者。这类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很少说话,其他患者也不愿与他们互动,加之很少有人来探望,患者感到非常孤独。症状包括无所事事、情绪低落、经常卧床不起等。

护理原则与患者建立情感沟通的渠道是消除孤独感的最佳途径。这些患者虽然外表平静,但内心却情感丰富。在护理中,我们应该主动与患者联系,交流想法,并引导患者参与一些实践活动。

简笔画-7081366_640

焦虑的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种心理问题,但在初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病情严重程度如何,以及何时能治愈,因此焦虑不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和放松训练。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细致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指出焦虑的原因及不良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患者能够接受护士的意见,并在短时间内消除或缓解这种心理,睡眠和饮食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恐惧与怀疑:主要见于病情恶化的患者、癌症患者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他们认为患者已到末期,濒临死亡,或害怕手术治疗。

护理原则:引导和解释,如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并进行各项治疗、护理和康复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保健措施等,可以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同时,对此类患者要更加细心周到地照顾,言行举止要谨言慎行。让患者了解一些手术等知识,不要让患者感觉病情危急而失去治疗信心。

情绪不稳定:多见于容易烦躁、不耐烦、挑剔等情绪的患者,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于经济负担、病情以及亲人等,他们想将自己对病情的不适以及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发泄出来,往往向护士或者陪护人员发泄。

护理原则:理解、包容和宽容,给予引导,同时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如鼓励家人、亲戚朋友经常探望,给予情感支持和关怀。

老年人常见症状

腹泻时请勿食用老年人消化功能较弱,抵抗力下降,夏秋季节容易患上引起腹泻的肠道疾病,比如急性肠炎等。

警惕冬季夜间抽筋有些体弱的老人晚上经常会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疼痛难忍,有时一晚上会抽筋好几次,导致晚上无法安睡。

医学研究认为,夜间小腿抽筋,一般是由于人体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使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增强所致。然而,寒冷刺激、深睡眠时下肢长期弯曲、腿部突然伸直等往往是诱发小腿抽筋的外因。预防和治疗低钙血症引起的抽筋,主要方法如下:

在膳食中,注意选择含钙量高、利于营养均衡的新鲜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米、海带等,也能补充身体的钙质。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片、乳酸钙等含钙药物。注意多吃含维生素D的食物。

寒冷季节,衣服不要穿得太少,被子要保暖,腿不要受凉,起床后伸腿不要太快、太用力。

如何照顾老人

改变生活方式:

  • 合理的膳食
  • 控制体重
  • 适当运动
  • 戒烟
  • 减轻精神压力

外出时随身携带常用的急救药箱,以备不时之需,并定期检查有效期。

家人可以将家庭住址和家人联系电话放在给老人的小袋子里,最好绣在衣服的内角上。

常用物品:手表、坐垫、零钱、拐杖、老花镜。助听器、专用手机、帽子、小毛巾。

老年人的七大禁忌

避免使用硬毛牙刷老年人的牙龈比较脆弱,使用硬毛牙刷会因硬毛的碰撞而造成牙龈创伤性损伤,引发牙周疾病。

避免暴饮暴食老年人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暴饮暴食会导致上腹部饱胀,影响心肺的正常活动。加之消化食物时大量血液集中在胃肠道,导致心脏、脑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容易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

避免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使血管扩张,因血压下降而引发心绞痛,或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引发脑溢血。

避免吃太咸的食物吃盐过多,会使循环血容量增加,老年人肾脏排钠功能减弱,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并增加心脏负荷,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避免睡在弹簧床上睡弹簧床导致老人身体虚脱,虽然身体上部肌肉可以放松,但下部肌肉却绷紧,容易加重老年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颈椎病等症状。

避免久坐后突然站起来老年人久坐后起身过快,可使脑血容量相对减少,造成暂时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心悸,且容易跌倒,导致意外外伤。

避免过于频繁地洗澡老年人皮肤变薄起皱,皮脂腺萎缩。洗澡过于频繁,容易使人疲劳,并使皮肤因缺油而干燥。如果再使用碱性或酸性肥皂,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或干裂。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