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吸氧吗?

缺氧的判断及分类

为什么会缺氧呢?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当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或利用氧气有困难,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发生异常变化时,这种情况称为缺氧。

判断缺氧的依据

 

未标题-1

 

缺氧程度及症状

2

缺氧的分类

缺氧的分类 动脉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静脉血氧差 常见原因
低渗缺氧 ↓ 和 N
吸入气体含氧量低、呼气功能障碍、静脉分流至动脉等。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
血液缺氧 N N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例如贫血、一氧化碳中毒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循环缺氧
N N 它是由组织血流量减少和组织供氧减少引起的,这在心力衰竭中很常见,

震惊等

组织缺氧
N N ↑ 或 ↓
由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异常而引起,如氰化物中毒。

 

吸氧疗法及其目的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自然呼吸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来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当疾病或某些异常情况导致体内缺氧时,必须使用一定的设备给患者供氧,提高动脉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改善缺氧,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吸氧的好处

  • 缓解心绞痛,预防心肌梗塞
  • 预防冠心病猝死
  • 对哮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有效治疗肺气肿、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
  • 吸氧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机体缺氧有关。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压力明显降低,组织细胞不能充分获得氧气,导致细胞功能和糖代谢受损。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氧疗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 吸氧对健康人可以起到保健作用:空气污染,常用空调,经常吸氧可以清洁呼吸系统,改善内脏功能,增强人体的综合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

氧疗有哪些分类?

  • 高浓度供氧(5-8L/min):用于呼吸心跳骤停等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或煤气中毒)呼吸抑制等,其中救援时必须每秒使用高浓度或纯氧,但不宜长期使用。以防止氧气中毒或其他并发症。
  • 中浓度供氧(3-4L/min):适用于对吸入氧气浓度没有严格限制的贫血、心功能不全、休克等患者。
  • 低浓度供氧(1-2L/min):一般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氧分压过高可减弱颈动脉窦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从而减少通气量,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可能的。因此,应谨慎用氧,一般采用低浓度持续吸氧。

氧气浓度和氧气流量

氧气浓度:空气中所含氧气的比例。正常大气中的氧气浓度为20.93%

  • 低浓度氧气<35%
  • 中浓度氧气35%-60%
  • 高浓度氧气>60%

氧气流量:指为患者调整的氧气流量,单位L/min。

氧气浓度氧气流量换算

  • 鼻插管、鼻塞:氧气浓度(%)=21+4X氧气流量(L/min)
  • 面罩供氧(打开和关闭):流量必须大于6 L/min
  • 简易呼吸器:氧气流量6 L/min,吸入氧气浓度约46%-60%
  • 呼吸机:氧气浓度=80X氧气流量(L/min)/通气量+20

氧疗分类-按供氧方式

3

 

4

 

5
使用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 安全用氧:切实落实防震、防火、防暑、防油“四防”。距离炉灶至少5米,距离取暖器至少1米。氧气不能用完。当压力表指针为5kg/cm2时,不能再使用。
  • 严格遵守氧气操作规程:使用氧气时,应先用氧气。停止时,先拔出导管,然后关闭氧气。中途改变流量时,应先将氧气与鼻导管分开,调整好流量后再连接。
  • 观察用氧效果:紫绀减轻,心率较之前减慢,呼吸困难减轻,精神状态改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等。
  • 每天更换鼻导管和湿化液(1/3-1/2满蒸馏水或灭菌水)
  • 确保紧急使用:未使用或空的氧气瓶应分别悬挂“满”或“空”标志。

吸氧的主要注意事项

  • 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如果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则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 高浓度供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认为,如果氧气浓度>60%并持续超过24小时,就可能发生氧中毒。
  •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一般应给予控制(即低浓度持续)吸氧。
  • 注意加温加湿:保持呼吸道内温度37℃、湿度95%~100%,是粘膜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
  • 防止污染和管道堵塞:定期更换、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应随时检查导管和鼻塞,是否被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确保氧疗有效、安全。

吸氧常见并发症防治标准

并发症1: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预防和治疗:供氧装置出来的氧气干燥。吸入后可使呼吸道粘膜干燥,使分泌物干燥难以排出。湿化瓶中应添加蒸馏水,并添加灭菌水来湿化氧气。

并发症2:呼吸抑制

防治:低氧血症时,PaO2降低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增加肺通气量。如果患者长时间依靠这种反射性兴奋维持呼吸(如肺心病、II型呼吸衰竭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可消除这种反射机制,抑制自主呼吸,甚至导致呼吸停止。因此,需要提供低流量、低浓度的受控供氧并监测PaO2的变化,以维持患者的PaO2在60mmHg。

并发症3:吸收性肺不张

预防和治疗: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大量氮气被置换。一旦支气管阻塞,肺泡内的氧气就会被循环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不张。因此,预防呼吸道阻塞是关键。措施包括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加强排痰、经常改变体位、降低氧浓度(<60%)。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以通过增加呼气末正压 (PEEP) 来预防。

并发症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防治:使用高浓度吸氧后,动脉氧分压过高(PaO2达到140mmHg以上)是引起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新生儿吸氧浓度应严格控制在40%以下,并控制吸氧时间。

并发症5:氧气中毒

临床表现:

  • 肺氧中毒症状:胸骨后疼痛、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肺活量降低
  • 脑氧中毒的症状:视力、听力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 眼氧中毒的表现:视网膜萎缩。如果早产儿在保温箱中吸氧时间过长,视网膜会出现广泛的血管闭塞、成纤维细胞浸润、晶状体后纤维增生,从而导致失明。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