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重要的出行工具

轮椅2

轮椅(W/C)是一种带轮子的座椅,主要用于功能障碍或其他行走困难的人士。通过轮椅训练,残疾人士和行走困难人士的行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他们开展日常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然而,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大前提:配置一辆合适的轮椅。

合适的轮椅可以避免患者消耗过多的体力,提高活动能力,减少对家人的依赖,利于全面康复;反之,则会给患者带来皮肤损伤、压疮、双下肢水肿、脊柱变形、跌倒风险、肌肉疼痛及挛缩等。

11 轮椅系列产品展示(5050×1000)

1.轮椅的适用对象

①行走功能严重下降:如截肢、骨折、瘫痪及疼痛等;
②遵医嘱停止行走;
③使用轮椅出行可以增加日常活动能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④ 肢体残疾者;
⑤老年人。

2.轮椅的分类

根据受损部位及残留功能的不同,轮椅分为普通轮椅、电动轮椅和特种轮椅,特种轮椅根据不同的需求又分为站立轮椅、躺卧轮椅、单边驱动轮椅、电动轮椅和竞技轮椅。

3.选择轮椅的注意事项

640(1)

图:轮椅参数测量图 a:座椅高度;b:座椅宽度;c:座椅长度;d:扶手高度;e:靠背高度

座椅高度
测量坐下时脚跟(或脚后跟)到凹坑的距离,并加上4厘米。放置脚凳时,板面应至少离地面5厘米。如果座位太高,轮椅无法放置在桌子旁边;如果座位太低,坐骨承受的重量过大。

b 座椅宽度
测量坐下时两臀部或两大腿之间的距离,加上5cm,即坐下后两边各有2.5cm的空隙。座位太窄,上下轮椅困难,臀部及大腿组织受压;座位太宽,不易坐稳,操作轮椅不便,上肢易疲劳,进出车门也困难。

c 座椅长度
测量坐下时臀部到小腿腓肠肌的水平距离,并将测量结果减去6.5cm。座椅过短,重量主要落在坐骨上,局部容易受压过大;座椅过长,会压迫腘窝,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且易刺激该部位皮肤。对于大腿极短或髋膝屈曲挛缩的患者,最好使用较短的座椅。

d 扶手高度
坐下时,上臂垂直,前臂平放在扶手上。测量椅面到前臂下缘的高度,并加上2.5厘米。合适的扶手高度有助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平衡,并能使上肢处于舒适的位置。如果扶手过高,上臂被迫向上抬起,容易疲劳。如果扶手过低,上半身需要前倾才能保持平衡,这不仅容易疲劳,还可能影响呼吸。

e 靠背高度
靠背越高越稳定,靠背越低,上身及上肢的活动范围越大。所谓低靠背,就是测量座椅到腋窝(单臂或双臂向前伸展)的距离,在此结果中减去10cm。高靠背:测量座椅到肩部或后脑勺的实际高度。

座垫
为了舒适并防止压疮,应在座椅上放置坐垫。可以使用泡沫橡胶(厚度5至10厘米)或凝胶坐垫。为防止座椅下陷,可在坐垫下方放置0.6厘米厚的胶合板。

轮椅其他辅助部件
为满足特殊病人的需求而设计,如增加手柄摩擦面、加长刹车、防震装置、防滑装置、扶手上加装扶手座、供病人进餐、写字的轮椅桌等。

轮椅4
轮椅包装
轮椅证书

4. 不同疾病和损伤对轮椅的需求不同

①对于偏瘫患者,在无人看管和保护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坐姿平衡的患者,可选择座位较低的标准轮椅,且脚踏板和腿托可拆卸,以便健侧腿充分着地,用健侧上下肢控制轮椅。对于平衡能力较差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建议选择由他人推动的轮椅,需要他人协助转移的患者,应选择可拆卸扶手的轮椅。

②对于四肢瘫痪患者,C4(颈椎第四节段)及以上患者可选用气压式或颏控式电动轮椅,或由他人推动的轮椅。C5(颈椎第五节段)以下损伤患者由于依靠上肢屈曲的力量操作水平手柄,可选用前臂控制的高背轮椅。需要注意的是,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应选择可倾斜的高背轮椅,安装头枕,并使用可拆卸、膝关节角度可调的脚踏板。

③截瘫患者对轮椅的需求基本相同,座椅规格按前文测量方法确定。一般选用短踏步式扶手,并安装脚轮锁。踝关节痉挛或阵挛者需加装踝带和跟环。居住环境路况较好时,可选用实心轮胎。

④对于下肢截肢,特别是双侧大腿截肢的患者,身体重心变化较大,一般应将中轴后移,并安装防倾倒杆,防止使用者向后倾倒。如配备假肢,还应安装腿托和脚托。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5日